【先睹为快】今晚十点锁定央视9套,一起《重返刺桐城》
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
千年前的“刺桐城”享誉世界
从今晚开始
您可以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纪录频道
收看三集纪录片《重返刺桐城》
这将是大家系统了解泉州海丝历史
体会向海而生城市内涵的全新打开方式
《重返刺桐城》三集纪录片由泉州广播电视台、海峡卫视出品,泉州市委宣传部、福建省广播电视局、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公司、泉州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,国家地理共同制作,历经3年精心打磨,全面重现了“海上丝绸之路”起点——古刺桐城的历史。
全片以雅各·德安科纳的东方游记——《光明之城》为拍摄线索,回溯中古时代世界最大的东方大港——古刺桐港的故事,并采取大历史观,将古刺桐城置于更广阔的时空中,对历史碎片和东西方演变进行了逻辑串联推演,探寻和折射中国海洋文明的东方色彩和宏大影响。
在回溯历史的基础上,《重返刺桐城》更注重以人类社会学的视角与现代思维进行故事讲述,强调以时代精神对史料掌故进行解读。无论是对中古时代进出口贸易的行为解析,对官方与民间海上贸易的史料搜集,还是对刺桐港地理位置、历史人文等多因素的综合研究,都采用了一种现在时态的表达。向海而生的泉州为什么被历史所选择,刺桐城对宋元时期中国的海外交流起到怎样的作用,“古刺桐时代”对泉州的过去、当下和未来如何产生深远影响。这些问题,都在深入浅出的视听语言中得到解答。
为确保纪录片史实的严谨准确和观点的创新权威,《重返刺桐城》摄制团队深挖文献资料、广泛采访国内外权威人士,特别是在全球范围内首次采访到《光明之城》英文版译者大卫·塞尔本,解开这部传奇之书面世之谜。在画面摄制上,拍摄团队分为现实内容组和再现内容组。现实组的拍摄周期持续了一年半,从泉州、厦门、广东、天津等境内多地,到东南亚以及欧洲,历经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,进行了深度细致大范围的转场拍摄。再现组则先后在泉州当地古代遗址、浙江横店等地,再现了远古时代闽越古国、宋元时代古刺桐城、明清时期海上战争等泉州重要的历史阶段场景。
《重返刺桐城》共分三集,今晚即将播出的第一集《向海的选择》,讲述了泉州与海密不可分的缘分。
1271年夏天的一个傍晚,雅各·德安科纳,突然被甲板上水手们兴奋嘈杂的声音惊醒,这位意大利商人意识到,在经过1年零4个月的海上漂泊之后,这段旅程的终点到了。这里便是中世纪的阿拉伯水手们竞相传说的“刺桐城”。从雅各所见到的刺桐港,到现在千帆竞发的泉州渔港,关于繁忙的记忆,在这里已经存在了上千年。这一切,都是因为那片大海。
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 王子今
闽越地方就是以今天福建福州泉州都包括在内的地方,这个部族,这个国家,它有非常强的航海能力,他们的海上水文知识,海上气象知识,海上的航行的经验,都是相当丰富的。取得了非常惊人的超过农耕民族想象的一种成就。
向海而生成为闽越族延续完整的精神底色,而东晋时期的衣冠南渡、唐末王审知的入闽,则让这里拥有了文明生长的土壤和向外传播、向内包容的氛围。在距离泉州蟳埔村不远的一处唐朝末年的墓葬里,考古人员发现了一块蓝色的玻璃碎片。
通过光谱分析,这块透明的蓝色玻璃没有任何铅的成分,它的蓝色来自于助溶剂中的氧化钴,这和古代中国的铅钡玻璃构造完全不同。在那个年代,用钴元素作为呈色剂,只有中亚和西亚一带的波斯人才掌握这种工艺。当然,中亚的商品进入中国这件事本身并不新鲜。
历史学者作家 何辉
我们都知道这个陆上丝绸之路最重要的商品是丝绸,唐代之前中国大宗商品的出口是通过陆上走的,唐代安史之乱之后,唐朝就衰落了,对陆上丝绸之路就失去了控制,因此 海上丝绸之路就逐渐发展起来了。
王审知和他的继任者敏锐地发现并抓住了这个重要的契机。扩建港口码头、招揽中外商贾、以官方形式组织本地商船年年出海贸易……历史的铺陈与主政者的智慧,碰撞出的火花,让泉州开始与繁荣的东风相遇。
《重返刺桐城》将于12月17日起
连续三天每天22:00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纪录频道(9套)播出
泉州广播电视台将在之后进行二轮播出。
详细报道 敬请关注
泉州广播电视台 新闻综合频道
每晚八点《新闻广角》
推荐阅读
记者:任芃、江祺
编辑:崔婧
审核:冉喆匀